日本的设计水平为什么那么高? -尊龙凯时手机版

日本的设计水平为什么那么高?

很多设计师曾经碰过希望做日系风格的客户,但苦于没有一个指导思想,设计其实分「法与术」,术是软件操作跟视觉规律,而「法」就是风格文化的根源,如果不懂得法的部分,什么设计都永远只能学一个架子,好比绘画临摹,离开参照物就无法画了。

相信今天你了解完日本的设计史,就能清楚把握到日系风格的命脉。

编者注:由于日本设计史和欧洲、美国息息相关,建议大家先阅读这两篇:

    首先来看看我们印象中的日本:

    大致就如上图所示,好看的漫画书与精彩的动画片,扬威国际的爱情动作片,跟有深刻日本文化烙印的浮世绘等。

    日本是世界设计大国中的唯一的非西方国家,而日本从1953年才开始发展现代设计,经过短促30年,80年代左右就跃升为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这些非常值得探究与深思。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日本的现代设计史。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起源

    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之后才开始正式发展现代化,现代化的第一步是步入工业化,步入工业化就好比拜了师习了武,内心特别有找人干架的冲动,比方英国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而日本也步其后尘,明治维新后追寻军国主义,先后打了俄国、朝鲜、中国,比方1894年甲午战争就占领了中国台湾,并且将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北洋水师打没了。

    日本野心很大,将整个远东作为自己的军国主义扩张目标,到处挑事,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最后被美国两颗原子弹打服气了,所以二战之后的日本就顺理成章被美国人占领。

    美国占领日本之后,派了一名五星上将(美国历史上只有10个五星上将)做老大,就是著名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带领了几十万美军入驻日本,他们的任务就是压抑日本军事工业发展的任何可能性,但同时又要让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美国的算盘是希望远东地区有一个经济强大的国家,成为他们全球冷战计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抗衡共产主义阵营,说白了就是如果干起群架,日本可以成为提供军事支援的应急基地。

    所以二战后的日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艰难发展现代设计,1945年到1950年是日本经济初步复苏的阶段,在美国人的巨额经济援助下,配以技术指导,日本慢慢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设计。

    1951年时候,美国人甚至派出了美国最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去日本亲授工业设计经验,为日本工业设计界提供设计程序与方法,关于这位大神详见我的美国设计史。这位超级明星的到访,让日本工业界接触到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所以对日本工业设计是一次极大的促进,为其奠定了发展方向。

    经过努力的折腾,1958年之后,日本的日用品、照相机、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迅速发展起来,比方到了1960年,日本电视机年产量为357万台,居世界第二,摩托车年产149万台,居世界第一,而照相机也开始风行世界各地。说明日本工业发展已经展现出良好成效!

    我印象深刻的是90年代我父亲买的第一辆摩托车就是日产本田,当时的价格需要1万多,而父亲的月收入只有几百,相当于现在买一台本田雅阁汽车差不多。

    到了80年代汽车产业已经位列世界前茅,丰田汽车销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同时日本也是单反相机销量的世界第一,为大众所知的尼康、佳能品牌都是日本企业。

    二、日本设计的几种特点

    日本一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所以设计风格无论从传统角度或者审美立场来看,都跟西方区别极大,但是日本曾在美国的带领与影响下,为了赢得国际市场所以大力发展国际主义风格设计,但日本人同时非常注重保护传统与民族特色,于是形成一个很独特的套路,就是一脚踏两船,对外是国际主义,对内是民族传统。

    比方我们平面设计大师山城隆一关于保护日本森林资源的经典海报:

    山城隆一使用了汉字「木」、「林」、「森」反复结合,字本身也是森林本身,但是显然这种方式对西方人来说毫无意义,但是对日本人民来说则感觉有很精到的构思与含义。

    我们再看看日本对外的设计,比方龟仓雄策的作品: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能够把他人的经验结合本国情结发展出自己体系的国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领,从传统设计来看,可以看到中国跟韩国对其的影响,从现代设计来看,就可以看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对其的影响。

    所以日本设计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双轨制。

    一种是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素净的。一种是现代的、发展的和国际的。

    民族化设计的特征是:基于日本传统美学、宗教跟信仰,与日本人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比方以后大家去超市购物,特别留意卖日本酒的展柜,日本酒类产品基本就是以传统设计为主。有时候这些特征不单纯是商品设计或者平面设计,而压根是日本文化结构的一部分。

    而现代化设计的特征是: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的核心目的,现代设计主要是以学习美国跟欧洲的经验而发展的,讲究功能主义、理性,跟严谨,而且往往在设计元素上采用国际能够认同的形象与方式。

    因为美国占领及向欧洲学习等因素,所以日本的现代设计与欧洲及美国有密切关系,如果有关注我之前分享的「美国设计史」的朋友就会有印象美国设计当中有一个特点叫折衷主义,而日本的现代设计也显示出这种特征。

    除了我们前面提及的东西方风格并存的情况外,日本设计当中有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的特征,比方以汽车设计为例,日本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在外观上假设跟欧洲车及美国车相比显得相对质朴,低调不张扬,但是内饰设计方面却显得比欧洲车更加华贵与细致,在用料与设计上显得非常用心,质感很强。

    所以日本设计的第二大特点就是折衷,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日本的学习态度,日本人珍惜他们学习回来的每一种文化体系、文化模式跟文化类型。他们不希望并努力做到不出现某一个文化体系压倒另一个的情况,更希望兼收并蓄,多元发展。

    其二是日本对多元文化的容忍水平,这方面我们以宗教为例,日本人本身的宗教叫神道信仰,而在7世纪时候,从中国开始传入佛教,很快就获得传播与发展,而到了17世纪时,欧洲人的基督教也来了,于是从其时致今日本都是这三种类型的宗教在并存发展,没有发生任何一方排挤任何一方的情况。

    其三是日本人比较辩证的哲学观念,日本人认为世界乃至宇宙的一切发展都像四季交替,周而复始的循坏,于是他们也认为设计上不应该只有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而应该更加宽容,在设计观念与执行上都具有高度弹性。

    而日本在设计上的第三大特点就是集团式工作模式。日本的设计集体主义跟西方个人主义基础上的集体工作方式不同,比方我们在美国设计史里聊到的设计明星雷蒙罗维,他的设计已经做到世界最大体量,是典型的集体方式工作,但是整个机构其实是围绕雷蒙罗维的个人理念及名声来展开工作的,蛮有中国俗话的「一将功成」的意味,也一定程度展示出美国典型的「英雄主义」,而日本设计界则基本上是团结一体,同心同德围绕项目展开工作,完全不追逐个人名声,关于这点我们后面聊到平面设计时,将有一些大咖有典型的这类观点及做法。

    有部分朋友可能会好奇一件事,就是作为深远影响世界的现代设计学院德国包豪斯对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否有相关影响?

    情况是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之间整个国家完全卷入了扩展海外殖民地的侵略战争当中,并没有发展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虽然1931年时曾有日本留学生从包豪斯留学归来,并企图在东京一所建筑学院当中成立日本包豪斯,最后因为战争关系没有任何成果。

    而在战争尾声,1948年-1949年之间,评论家masaru katsumie 在他担任编辑的杂志《工业艺术新闻》里开始介绍包豪斯,成为在日本推广包豪斯理念的第一人,但其实包豪斯已经倒闭了接近二十年。

    三、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状况

    日本在历史上从来就具备非常强烈的平面设计意识,比方书籍插图,浮世绘,各种传统包装都具备世界影响力,最了不起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的平面设计在西方刺激出了「新艺术」运动,对于一个亚洲国家来说,这种国际影响力极为罕见,关于这点我们会在以后谈「新艺术」运动的分享里有所讲述。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从发展现代设计开始,就对欧美的现代主义设计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了解与学习,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其实我更愿意理解为他们的学习态度非常好,我2011年时曾经接触日本客户,可以说日本人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谦虚,细致,理性。

    所以当时的日本设计师很快就从日本的民族美学中找到跟欧洲构成主义美学之间的相似之处,其中平面设计师就对构成主义情有独钟,包括现在很多日本的平面设计仍是使用构成主义的手法,构成主义对于几何结构,特别是纵横结构的严格分析和运用非常多,这让日本设计界非常入迷。不清楚构成主义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的示例:

    其实日本人更喜欢对称化的布局,而并非纯粹构成主义的非对称方式,中轴对称是日本长期传统设计的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日本设计师并非对欧洲的套路全盘吸收,而是根据自己的原则及喜好做了调整,日本的平面设计还经常会使用一些简单化的象征性图案,比方花草、动物、植物纹样等等,现代的很多日本海报设计也喜欢使用一些物品的大局部。

    除了上面提及的几点外,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还具有一种特点就是不太采用文字说明,基本标题也可有可无,日本设计师会认为文字并不是最重要的设计内容,这种特点跟日本的禅宗佛教传统重视意会有关,其中佐藤晃一就是典型的代表,其次就是福田繁雄:

    四、日本的平面设计之父

    谈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肯定无法绕过一个人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龟仓雄策。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就是日本的中文读音跟中国的中文读音是完全不同的,比方波多野结衣,读日本的发音是hatanoyui,用拼音翻译就是「哈塔侬羽伊」,同理,龟仓雄策先生早日本就叫「羽萨俈卡米俈拉(yusaku kamekura)」,龟仓雄策被日本人尊称为现代平面设计之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龟仓雄策是日本一个早期的设计先驱,1935年曾在德国包豪斯的新建筑工艺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国,在1937年到1948年连续11年时间,坚持出版日本最早的一本设计杂志,企图唤醒日本民众对于设计的觉悟,虽然成效很微弱,其实在当时日本动荡的战争形势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行为,而在战后的50年代他继续全力以赴的推动日本设计事业,在他的领导下,日本平面设计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并且成为世界平面设计当中引起关注的一块,所以是作为日本设计的奠基人,被后世尊称为日本平面设计之父,同时我们也可以侧面感受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影响的深入与广阔。

    龟仓雄策1915年出生于日本的新泻县,关于他早年的生活情况已经找不到太多史料记载,他是日本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海报作品中透露出极强的现代性,但又不失日本传统美学的象征性与简洁性。他作为日本现代海报设计的启蒙人,从包豪斯学院引进了现代主义设计体系,突破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审美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为日本海报设计走向现代竖立第一块里程碑。比方下面的这些作品:

    但其实真正让龟仓雄策扬名世界的是1964年,这一年日本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奥运会在东京举办,龟仓雄策作为日本现代设计的先行人,自然获邀负责设计奥运会总体的平面设计,包括标志、海报、视觉传达系统等,这是一个庞大的设计项目,对龟仓雄策而言则是一次相当有意义的机会。

    而对日本设计界而言,也具备深刻的意义,最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这次的设计体现现代主义风格和日本民族内容结合的可能性。其二这是日本在世界上树立自身设计形象跟设计能力的绝佳机会。

    我们来看看这次龟仓雄策贡献出的精彩设计:

    龟仓雄策这次的奥运设计完全国际化,无论形象、符号、色彩计划还是整体视觉设计,都具有典型国际主义风格,不清楚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怎么区分的朋友们请回顾我之前分享的「美国设计」。

    而且龟仓雄策在整个设计计划当中,牢牢地贯通日本国旗里的红色圆形,就是日本所谓的太阳符号,把这个红色圆形和国际奥运会的五个圆环联系一起,形成了既有民族特征,又具备准确国际认同的效果,是奥运会系统设计当中的杰出作品之一,而且通过这个设计龟仓雄策一炮而红,不但成为国内公认的大师,更是让世界都开始关注他,关注日本设计。

    龟仓雄策1951年设立了日本宣传美术会。1959年设立日本中心公司。1962年脱离公司独自设立龟仓设计研究室,相当于47岁才出来自行创业,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家。

    龟仓雄策一生获得了很多大奖。值得一提的包括1982年的紫绶褒章、1988年勋三等瑞宝奖、1991年个人文化勋章等等,其实类似龟仓级别的设计师,奖项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一个设计师的成就关键要看他留下了什么,并对当时的社会,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龟仓雄策创作的领域非常广泛,除设计海报、标志、摄影、书籍装帧之外,也涉及雕塑、公共艺术等其他设计领域。由于龟仓雄策是日本海报设计的先行者,在后来的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中还专门以龟仓的名义设立了龟仓雄策国际设计大奖。

    五、日本设计集体主义思想的奠基人

    接下来我们聊一位相对冷门的日本设计师,所谓冷门只是相对目前中国设计师熟知的人而言,其实他也是日本平面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就是masuda tadashi,生于1922年的他甚至在网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中文名,如果直译,可以先叫他增田宙。

    增田宙在青年时候有强烈的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并曾经直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海军,战后的他参加了日本著名的dentsu(电通)广告代理公司(1979年中国开放时,第一家外国4a广告代理商)在电通工作期间,增田宙对利用摄影做广告非常感兴趣,产生了组建自己设计班子的想法,于是在1958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称命名的设计学院跟设计事务所。

    当时日本大部分设计师都认为摄影跟插画只是设计的附属,应该听命设计师的指挥,而增田宙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好的设计必须是团队工作的结晶,所有的设计人员,无论平面设计、摄影人员、插图人员,甚至是文案提供者跟项目经理,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团队精神是达到高水平设计的必要原则,所以在他的学院跟事务所当中,增田宙都特别强调团队精神跟集体工作方式。

    他认为在设计工作当中各个部分、人员、环节都没有重要或者不重要的区别,所有的平面因素都是为了平面设计的最高目的服务,所以全部因素都必须协调、平衡、互相关联与互相支持。他作为集体的领导,除了提出设计概念,把控设计环节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协调各种类型的人员进行工作。

    增田宙在设计理念上,强调色彩与形式的对比关系,突出主题是核心内容,而风格上当然也是倾向采用国际主义风格,但是他也喜欢在设计上采用一些日本民族的动机,努力达到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结合与平衡,其实日本多数设计师都具有这种意识,直到现在仍然如此,这点值得中国设计师进行学习,中国文化的沉淀只会比日本更加深厚与久远,但我们在中国较少看到这类设计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香港的设计教父靳埭强则有较多这方面的探索,我们有机会也为其做一个专题聊聊。

    五、日本世界级的「平面设计教皇」

    说到真正让日本平面设计推向世界并站稳脚跟,必须提一个人,就是1932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的福田繁雄。他和德国的岗特兰堡、美国的切瓦斯特一起被世界公认并称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而西方设计界媒体更是尊称福田繁雄为「平面设计教皇」,毫不夸张的说,全球只要是教平面设计的院校或者机构,教材都会有他的作品。

    1951年时,19岁的福田繁雄在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毕业了,那时的他其实内心是希望成为一名漫画家的,但当时的日本大学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漫画专业,于是阴差阳错,他读了设计专业,并因为漫画上的造诣及兴趣,让他的平面设计别具一格。

    1956年,福田繁雄就在东京国家艺术大学的设计系毕业了,如果有印象我们在第一部分里谈到这个时间点,正是日本在美国的辅助下,整个设计产业开始萌芽的时候,用我们的话说福田繁雄是生逢其时。

    当时福田繁雄芳华正茂,刚好24岁,进入社会即全力投身日本设计界,由于福田繁雄有比较深厚的漫画根基,所以他的设计思维跟一般平面设计师有所区别,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幽默性特点,独特的个性和观念,成为当时行业有名的新秀,所谓崭露头角。

    福田繁雄一出道就走了多数大师都会走的路线,就是创作范围广泛,除了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月历、插图、标志设计等之外,也涉及工艺品、雕塑艺术、玩具、建筑壁画、景观造型等各种专业领域。

    其实我们如果关注设计史当中能被重点讲述的设计大师通常都有这些特点,他们能设计的范围都非常宽广,比方德国的格罗皮乌斯、美国的雷蒙罗维、英国的威廉莫里斯等等,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宽能跑马,专能入海,基于广泛的设计能力上有自己非常擅长专业的一块。

    这里也给当代设计师一种启发,千万不要主动限制自己的设计范畴,比方做ui 的人坚决不搞标志设计或者插画,其实不必,所谓触类旁通,按我对身边的 ui设计大咖的了解,他们通常不但会图标设计,手绘能力强,有些甚至3d软件都用得非常好,我曾经很喜欢的一位国内网页设计师,做图标时候就是使用了3dmax建模制作的,范围的宽广除了拓展思维,也让你的作品风格更加特别并有技术壁垒,好比一般人的设计是麦当劳原味雪糕,而你的就是麦旋风了。

    福田繁雄虽然创作范围广泛,但他最广为知名的主要是海报及招贴类设计,比方以下这个作品:

    这张《1945年的胜利》相信很多设计专业的朋友都在学习期间在教材见过,这是福田繁雄1975年设计的作品,利用独幅漫画、异质同构的原理,描绘了一个炮弹飞入大炮口的形象,讽刺了战争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可谓既幽默又含义深刻。这个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0周年的国际海报设计,一举拿下国际平面设计大奖。

    福田繁雄突显作品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元素置换等视觉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福田繁雄自己曾经说过:「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组合达成视觉上冲击,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结合,营造出奇异视觉世界,但是在看似荒谬的视觉中却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比方以下的一些作品:

    福田繁雄有一个特点是相对其它日本设计师不同的,就是他的设计极少有日本民族传统的设计特征,完全是基于国际化视觉传达需求而出发的。或许亦因为如此,西方媒体及设计界才对其特别推崇。

    福田繁雄跟龟仓雄策一样一生获奖无数,但是福田繁雄拿下的都以国际性大奖为主,比方:

    70年代过后,福田繁雄声名远播,成为世界主流设计圈会讨论的人物,由此也带动西方国家对亚洲设计的认识与发现,福田繁雄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六、留洋归来的字母设计大王

    日本战后的平面设计圈里,还有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年轻人」,因为他生于1944年,70年代才开始成立事务所进行商业设计,他是一位从喜欢雕塑开始转做平面设计最后又回去做雕塑的大师,他就是著名的字母设计大王——五十岚威畅。

    五十岚威畅1968年在东京多摩美术大学毕业,随后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设计研究生学位,回国之后的五十岚威畅在日本企业短暂的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发觉日本企业对海外留学回来的设计师待遇不公平,这显然跟中国情况相反,五十岚威畅基于这个原因决定自己创业,出来开办设计事务所,承接商标、企业形象系统、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

    五十岚威畅在日本学习期间,很喜欢雕塑并希望日后可以从事雕塑,期间他极为喜欢研究赫伯特·拜耶的作品,赫伯特·拜耶是德国包豪斯早期的学生,他突出的设计作品在于灯具与字体设计,所以对五十岚后期的设计很自然的产生影响。

    开了设计事务所后,五十岚威畅在1976年开始利用方格网络的方式设计正方形立体的英文字母,对,就是现在很多设计师也很熟悉的网格系统,但在70年代这是很新颖的设计方式,五十岚的这种字母利用了透射方法,非常具备特点,比方以下这些作品:

    1989年时,五十岚威畅为日本博览会设计海报,就使用了这种手法,由于效果现代并且生动,获得世界平面设计界的认同,他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当中设计外文字体获得国际认同的第一人,而且由于他的字体设计采用纵向的立体方式,所以每个字母看起来都像一个建筑物,因此被称为「建筑体字母」。

    五十岚威畅曾经对外界公开过他的一些字体设计方法:比方设计中有95%是建立在方格网络的系统基础上,而且他的设计包含了英语字母、日本片假名、汉字跟阿拉伯数字,他把字的各种组成部分,比方点、线、勾、捺统一特征,而他最擅长的字母设计用严格的网格进行规范,使用x、y轴来统一全部字体等。

    五十岚威畅在1994年开始转为了雕塑家直到如今,从事他一直以来喜欢的雕塑事业,但是当我们看到他的雕塑作品时,发觉活像平面设计时「建筑体字母」的一种升级立体版,因为雕塑的创作主题仍然多数使用字母或者字体。

    七、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对世界的影响

    日本从战后开始发展现代平面设计,经过40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可以跟欧洲、美国相互媲美的成熟设计体系,而日本设计也很大程度被欧美影响,甚至在艺术及文化上,日本也可以找到很深刻的欧美痕迹,但日本社会在西化过程中,仍然非常完整的保留自身很多民族传统及特征,跟设计行为的表现一样,一种国际与民族的双轨制。

    日本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没有对欧美设计纯粹的亦步亦趋,而是不断寻求两者之间的结合,而直到90年代,可以基本证明他们的探索是成功的,日本平面设计在这个期间开始,民族绘画、民族色彩计划、民族审美立场、民族文字,都在较高的水平上得以保存,并与现代设计良好的结合,获得国际的认同与赞赏。

    由于日本是亚洲经济大国,所以其平面设计的发展也对很多远东国家及地区产生影响,比方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等。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90年代也逐渐形成了「远东平面设计」风貌。

    比方以下这些作品:

    这种风貌的特征是:把民族的动机、民族的风格,包括文字和书法与国际主义平面设计手法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探索日本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远东其它国家地区则在70年代相继开始,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其中香港平面设计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典范。

    香港设计师把中国民族特征和国际性的视觉传达特征融为一体,70年代就在国际舞台初露头角,而到了80年代就成为亚洲不可忽视的重要平面设计中心,其中自然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设计大咖,比方:石汉瑞(汇丰银行标识设计者)、靳埭强、陈幼坚、刘小康、蔡启仁等等。

    其实如果有一直关注我的朋友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一条「影响链」了,德国包豪斯——美国国际主义——日本现代与民族双轨——中国香港远东设计风貌。

    所以你们猜对了,下一期我们打算聊的话题就是香港设计,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地区,中国的一部分,但设计却是最为国际化的代表,这里涌现的人才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故事?他们对中国设计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下一期再见!

    0371-65861326
    138 3818 8615
    lingpaoad@sina.com
    郑州市中州大道晨旭路
    瑞银大厦23楼

    尊龙凯时手机版 copyright © 2004-2018
    豫icp备18007656号-1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