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了解俄罗斯现代设计风格特点及发展脉络。俄罗斯设计在现代设计的位置举足轻重,因为德国包豪斯的现代主义里就受到当时俄国的构成主义影响,如果对还有印象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那位抽象艺术的先驱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他在1922年去到包豪斯担任导师,他就是纯正的俄国人,同时那位教大家做纸飞机跟椅子,来自匈牙利的莫霍里纳吉,也是受俄国构成主义影响的名家。
那到底俄罗斯设计对世界设计格局的影响是什么,如何达成了这种影响,跟随作者的脚步带大家一起去探究。
往期回顾:
我们先来了解俄罗斯的设计风格是什么,特点有哪些?并且在什么背景下产生。
在此之前先要理清一个概念,就是苏联、俄国、俄罗斯这三个称谓之间的区别,很多人一直以为苏联=俄罗斯,其实是严重错误的。
首先,俄国是俄罗斯的前身,区别是俄国属于君主帝国时期,就是我们常说的沙皇时期,沙皇类似我们中国的皇帝,所以属于封建社会。而苏联的概念是1917年俄历10月25日由列宁领导的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创建的国家,后来吸收多个盟国,成为苏联。
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身主体民族的语言,苏联国徽上的绶带文字是15个加盟共和国语言写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格言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到了1991年各种原因导致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俄罗斯是苏联解体出来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国家。但是领土跟俄国时期已经有了变化,俄国包含了目前独立的白俄罗斯,而俄罗斯相当于之前俄国的一部分,只是这个部分很大。
所以今天咱们聊的俄罗斯设计,大家可以将苏联视为主体,因为俄罗斯现代设计的发展是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开始的。
众所周知,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战役刺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俄国共产党)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联。这个政权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一党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苏联成立之初,遭到了那些知名西方列强的干预,比方支持白俄罗斯,也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军事挑衅等等,所以苏联新政权建立的初期非常艰苦。
正因为如此,俄国当时有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支持共产党革命,建立一个富强、繁荣、平等的新俄国,决定通过各种方式贡献自身的全部力量,他们开始使用各种形式进行参与,比方为革命主题设计了大量的宣传画与海报。
这些俄国设计师、艺术家、知识分子在此期间在绘画、雕塑、工业产品、建筑等领域探索出的设计风格被称为「构成主义」,而艺术上则称为「至上主义」,不但是一种风格,更是俄国当时一场大规模的设计运动,从运动的深度与探索范围来说,可以媲美德国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运动。
构成主义积极否定传统艺术,强调精神世界及内心的真实体验,恰好符合当时反传统的政治革命精神。
一种设计风格或者运动的诞生,除了时代背景,固然少不了一些关键人物。
首先我们看看俄国政府的态度,列宁对俄国社会的艺术创作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持一个开放姿态,所以也没有实行任何审查,他的一个基本立场是希望能够在胡乱之中形成新的、为无产阶级政权做代言的艺术形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完全市场化,自由体制通常都会容易产生惊喜,因为列宁的态度,俄国开始在短期内冒出大量各式各样的艺术团体。
在1919年时候,也就是德国包豪斯成立的同一年,俄国出现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团体,叫「宇诺维斯」,因为他的成员包含了两位构成主义的超级大咖,分别是马列维奇及李西斯基,我们先来聊聊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被视为「至上主义艺术」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至上主义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他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就开始探索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与目的性,然后创造出自己的构成主义艺术与设计风格,并习惯自称「至上主义」艺术,所以艺术上的至上主义跟设计上的构成主义,风格特点上基本是一致的。
1878年2月11日,马列维奇出生在俄国基辅一个糖厂工人家庭。1904年,他独自前往莫斯科报考绘画雕塑建筑学校。遗憾的是,他考了两次,均以落榜告终。此后,马列维奇彻底放弃进入学院体系,开始在莫斯科的先锋艺术圈子里活动。
马列维奇曾经在1920年以宇诺维斯的名义在荷兰及德国展出自己的作品,后来的研究表明,这次展览直接影响了荷兰的风格派。而马列维奇的创作以艺术绘画为主,在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设计形式感,比方下面这张:
马列维奇在创作上喜欢使用简单、立体结构和解体结构的组合作元素,色彩上喜欢简单鲜明,形式上完全抽象,感觉没有主题的方式来创作。
马列维奇否认艺术上的实用主义功能性,提出要用绝对的、至上的探索,来表现自我感受,追求没有使用价值、思想、许诺的土地。意思是马列维奇其实是比较彻底的艺术家,他不在乎也不追求自己作品的实用性,所以他对构成主义的探索主要以绘画的方式为主,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风格非常纯粹,而另一位大咖李西斯基则刚好相反,热衷于将构成主义的风格应用到设计上,比方海报、书籍等平面设计。
接下来我们看看马列维奇最为著名的两张作品,《白上白》及《黑色正方形》:
没错,这是两张作品,其中《黑色正方形》创作于1915年,被视为至上主义开天辟地的创作,同一年他撰写了《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的宣言》。然后在1915年12月19日-1916年1月17日,他在彼得格勒举行展览,展出这幅《黑色正方形》的抽象绘画,引起巨大轰动。
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黑色正方形》意义非凡,它终结了具象艺术,开辟了新天地,为传统具象艺术画上了句点。当时马列维奇把这幅作品挂在展室两面墙壁相交的一角,让它接近天花板,这是封建时代俄国家庭挂圣像画的地方,马列维奇意在表达他挑战俄国传统的决心。这幅画作随后成为俄国绘画先锋派最著名的代表画作,被后人称为「俄国先锋派圣像」。
到了1918年,有黑自然得有白,《白上白》也诞生了,这个作品被视为至上主义的终极之作,评论家是这样分析这个作品的:马列维奇彻底抛弃了色彩要素,白色是光的本身,所有关于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观念,在此都变得毫无意义,马列维奇要表达的是最终解放之类的状态,近似涅槃,这是至上主义精神的最高表达。
所以马列维奇对俄国设计的影响是他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开创出构成主义这种风格,虽然没有直接应用到设计上,但是影响了大批俄国设计师,同时随着展览交流方式的传播,影响到欧洲,包括德国包豪斯及荷兰风格派。
在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期间,鼓励俄国与西方联系,于是一批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家开始旅居西方,把俄国构成主义带到欧洲,引发广泛震动,比方德国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就因为构成主义的观念影响改变了包豪斯教学方向,从最初的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并在那个期间聘请了来自俄国的康定斯基,及匈牙利构成主义设计家莫霍里·纳吉担任包豪斯教员。又比方荷兰的抽象画先驱蒙德里安,其格子画风格也有构成主义影响的影子。
所以说构成主义对世界设计格局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马列维奇正是这种风格的开创者之一,可惜的是马列维奇晚年受到政治迫害,1935年5月15日,58岁马列维奇病逝于列宁格勒。他的墓碑上,绘有他最具标志性的黑色正方形。这一设计,遵照了马列维奇本人的遗愿。
关于构成主义的风格特点,网上有多种说法,有点眼花缭乱,这里我们来归纳一下。首先是原则,1922年俄国的构成主义者们发布《构成主义》宣言,里面提出了三个构成主义的基本原则:技术性、肌理、构成。
技术性指社会实用性的运用,构成主义是主张走出实验室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肌理代表了对材料的深入认识,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精通印刷等一类工艺。构成就是组织视觉新规律的过程。
至于这种视觉特点我们用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遵循理性主义,用几何形体和简约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观对象。
前面我们聊到构成主义传到欧洲后产生巨大影响,比方改变了德国包豪斯的教学方向,达到这种影响高度的原因是因为一些关键人物,比方俄国构成主义的集大成者——李西斯基。
李西斯基跟马列维奇同属一个组织,就是前面提及的著名的「宇诺维斯」,跟马列维奇不同的是,李西斯基更热衷于实用主义的设计工作,为构成主义这种风格留下了很多精彩而具备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他对于构成主义风格的平面设计影响最大。
李西斯基出生于1890年,比马列维奇年轻12岁,他年轻时候曾经申请过俄国的彼得堡高等美术学院,但因为他属于犹太人血统,被学院以种族原因拒绝了他,所以他内心深处对于传统的美术教育体系恨之入骨,他因此转去德国达姆斯塔德工程建筑学院,开始系统学习建筑。
俄国的十月革命结束后,李西斯基感到无比的兴奋,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新纪元的诞生,于是立即回国,决心从设计改革上来为新时代做贡献,回国后的李西斯基机缘巧合跟马列维奇、伊莫拉耶娃等人相识,可谓一见如故志同道合,1919年时候成立了前面说的「宇诺维斯」。
李西斯基由此开始对构成主义进行探索,把绘画上的至上主义法则应用到建筑及平面设计上,比方他早期最为知名的作品《红色楔子打击白军》:
这是一张政治宣传海报,李西斯基采用白色及黑色方格代表克伦斯基反动势力,用红色楔形代表布尔什维克党(俄国共产党),把至上主义非政治化的艺术形式运用到高度政治化的宣传中,属于当时俄国革命海报的典型代表作。海报的俄语口号是:用红色打击白色,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文案,白色带有复数,所以暗含白军的意思,言简意骇含义明确,结合李西斯基的表现手法得到俄国老百姓的欢迎,获得很好的社会效应。
随后李西斯基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平面设计作品,都有相近的风格与手法:
不知道各位朋友看到这里有没有察觉,构成主义的风格有强烈的空间驾驭感,喜欢使用几何形态做元素,色彩明快单纯,所以学习建筑出身的李西斯基对于这种风格的驾驭可谓得天独厚。
同时李西斯基也做过很多装置艺术、展览设计等作品,但互联网上已经很难找到相关图片,对于自己的风格,李西斯基并非称作构成主义或者至上主义,而是用俄语「为新艺术」这几个字的缩写,proun(普朗),他曾经说:proun是在绘画及建筑之间的一个交换中心,是链接设计与艺术的结合点。
在此我们可以延展一下,就是设计史对设计师的帮助到底有哪些,其一是通过设计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成功设计师的发展故事,这些对当代设计师确立自身发展方向有巨大启发,比方历史上诸多成名的大师其实都不局限在一个设计领域,通常是有自身很擅长的一块,但可以同时驾驭其它设计,比方李西斯基擅长平面设计,但同样可以驾驭建筑、家具设计、摄影等,而之前美国设计史里谈到的雷蒙罗维就更加典型,工业设计最擅长,但也可以做可口可乐标识跟壳牌石油的企业vi 形象。
最近某个深圳高校的设计交流活动中,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席许礼贤也出席了,发言间他谈到这个问题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如果将一团纸捏成一个形状,缩小了就是一个首饰,放大后就是一个雕塑,再放大就是一个装置,再继续不断放大其实就是一个建筑。
这段话的意思是设计师面对的设计主体其实就是那团纸,所以做首饰设计的也可以做建筑,而做建筑的也可以做首饰设计,区别在于需要补充专业的工程技术认识,或者只要有专业设计师辅助就可以了。最后许礼贤补充说:按我的理解,设计不存在跨界,我也讨厌这个名词。
其二就是设计史当中会提及很多设计历史上的流派风格,我们接触和了解的流派风格都和营养元素一样,当我们吸收之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所谓站在巨人肩膀上拓展。又比方这期我们聊到的构成主义,它有很多特征也跟达达主义及未来主义相近,可见也是马列维奇吸收前人的营养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来开创至上主义,而李西斯基又在马列维奇的基础上演绎出proun(普朗),最后被归纳为大家统称的构成主义。
其三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会产生往复推进的,比方服装中的牛仔潮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兴起,又好比我们现在流行的扁平化风格,其实跟100年前的包豪斯平面设计非常接近,只是做了一些演变,而我们赋予它一个新的归纳名称。包括我们现在看李西斯基构成主义的平面设计,其实也是扁平化的风格。
李西斯基在创作平面设计时有一项绝活,叫作「视觉标点符号法」,在一线城市的大型商超、车站及医院里都会存在一种成熟的导视系统,指引大家找到目的地,而李西斯基的「视觉标点符号法」就类似平面设计里的导视系统,他旨在引导他希望人们看到的信息。
比方在书籍和杂志布局中,李西斯基使用大型、水平和对角线规则来引导你的眼睛在页面周围,设计时考虑让用户的眼睛在组合物中停留和暂停。添加可视元素以指导用户,并确保方向清楚,让他们停下来,用设计元素阅读重要信息。一切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尽在他的掌握当中。这也正是设计师需要大力研究的技巧,如果引导受众看到我们希望他看到的信息,这块用在电商视觉设计中就显得非常实用,比方天猫京东大型活动中的商品海报。
历史记载,李西斯基跟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是相熟的,原因是1920年期间,李西斯基跟马列维奇的「宇诺维斯」在荷兰及德国搞了作品展览,新颖的设计形式引起巨大关注,李西斯基在1921年更是直接在德国柏林与荷兰风格派的人开始接触交流,让构成主义与风格派开始产生一些结合,而荷兰风格派一群大咖也是格罗皮乌斯的座上宾,李西斯基在德国期间更是多次受邀到包豪斯设计学院进行讲学,像前面谈及的,直接改变了格罗皮乌斯对包豪斯发展方向的规划。
原因在于李西斯基在德国期间做了大量极为优秀的平面作品,包括海报书籍,李西斯基的平面设计从来只使用无衬线字体,也基本不做任何装饰,采用简单明确的纵横版面编排为基础,只是进行结构调整与设计,一切都以表达主题为目的,他的作品中一切形式、色彩、图形、结构都是围绕传达其内容服务的。
可以说这种构成主义的方式,让形式完全让位功能,非常理性。这种设计方式引起西欧及德国人非常浓厚的兴趣,纷纷模仿与学习,所以后世人认为,李西斯基是将俄国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成功传播到西方的最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创始人之一。
非常不幸是,1925年前后,李西斯基在德国期间被诊断患有肺结核,随后到了瑞士疗养院。但突发的疾病没有阻止他工作,他继续为苏联制作宣传海报、书籍、建筑物和展览。在1932年斯大林要求艺术家应符合更严格的管理指南而被列入黑名单,李西斯基设法保护了自己。1941年,他的结核病复发当年去世,年仅51岁。
如果对有印象的朋友,肯定知道那个包豪斯学生,钢管家具创始人马谢布鲁尔设计的第一个钢管椅子,以其导师康定斯基(晚年的康定斯基到包豪斯任导师)的名字命名的,叫瓦西里椅子,康定斯基的全名叫瓦西里·康定斯基,所以千万不要闹出孔明跟诸葛亮是什么关系这一类的笑话,马谢布鲁尔此举无非为了表达自己对康定斯基的狂热崇拜之情。
康定斯基在三位咖当中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俄国现代设计还没开始发展时他就离开了俄国,早期都在德国慕尼黑发展,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才短暂回到俄国,随后又再回到德国。并且期间他的风格不断刷新,可以说一直蜕变。
康定斯基的一生非常传奇,1866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他,在良好家庭环境中受到很好的教育,中学时代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家。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但保持着对绘画的兴趣。1889年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非写实表现手法和强烈的色彩,留下深刻印象。1893年大学毕业,也就是27岁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法律。
三十岁时候,为了学画,康定斯基居然就抛掉了法律教授职位。来到了慕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新艺术运动的气氛抓住。1900年34岁在慕尼黑美术学院毕业,成为职业画家。1903年37岁,开始欧洲及北非之行,并实地考察了各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状况,历时四载,1908年42岁的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才正式开始他的职业艺术生涯。
康定斯基被视为现代抽象表现主义的奠基人,但其实他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1900年初出茅庐的康定斯基四处旅游,先后去了威尼斯、突尼斯、荷兰、法国和俄国,一路吸收印象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绘画风格,比如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保罗·高(paul gauguin,1848-1903)以及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的作品。
那时候康定斯基的作品时这样的:
其中《蓝骑士》是康定斯基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画中一名骑士身披蓝色斗篷,身跨白马,飞速穿越一片山地牧场。骑士和马匹在草地上落下的阴影是深蓝色的。画的前方有很多散乱的蓝色的阴影,可能是没画出来的树影。蓝骑士在绘画中占有突出地位,马的步态并不自然,但康定斯基肯定是知道的。事实上有人认为骑士身携一孩子,同样也可以认为骑士还有另外一个阴影。康定斯基把骑士画成一群色彩的组合,而并不注重细节。
康定斯基这个阶段的风格被视为野兽主义,就是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甚至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倾向,这个阶段的康定斯基将色彩表现放在创作的首位。
1910年前后,康定斯基的风格开始往抽象主义过渡,主要因为这个期间他获得了一种认识,记录在他1912年出版的书籍《论艺术的精神》里:「内在需要所要求的一切技法都是神圣的,而来自内在需要以外的一切技法都是可鄙的。」
在康定斯基看来,艺术与自然是两个独立的「王国」,各有不同的原则和目标。艺术应独立于自然而存在。一件艺术品的成功与失败,最终取决于其「艺术的」及「审美的」价值,而不取决于它是否与外在世界相似。因此,他的画最终走向了抽象。
这个时期的作品是这样的:
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没有完全可辨认的形象,主题隐约地显现着某种俄罗斯民间传说,反映了康定斯基对故乡童话保持的记忆与痴迷,色块常常涂在轮廓线外,与轮廓不相一致。在这里,线条、块面及色彩本身,显然要比所描绘的故事重要得多,抽象表现主义初现苗头。
其实抽象主义有冷热之分,也就是俗称的热抽象与冷抽象,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定斯基跟荷兰的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的热抽象特点是点、线、形、色无规律的组合,或随意挥洒构成,造型偏于繁复,画面比较杂乱,色彩起着重要作用,且有较强的运动感。画面显得热烈、躁动、不安定。
至于冷抽象的特点会在后续推出的荷兰设计史中分享。
历史上被认定为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例的绘画作品是康定斯基1913年创作的《最初的抽象水彩画》,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他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果,而笔触又是轻盈和快乐的,一切都没有规则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却又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
这明显不是构成主义并且不是当时存在的任何一种风格,由这幅作品开始,康定斯基进入高产区,从表现形式来看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他的高产与爆发。很多时候有一些作品不仔细看还会以为是同一张。
但这还不是康定斯基的终极阶段,这个期间他已经经历了在慕尼黑组建著名的「青骑士社」(1911-1914),随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结束期间,构成主义开始在俄国盛行,吸引了康定斯基从德国归来参与。但到了1920年这个运动就产生了分裂,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艺术应该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说白了就是要用到实处。而另一派主张艺术是精神的,不应该去注重社会功能性,说白了就是要自我欣赏,而这一派就包含了马列维奇跟康定斯基,所以他们都专注于绘画。
这个阵营明显是不被政府待见的,所以马列维奇随后遭到迫害,而康定斯基在1921离开了俄国回到德国,那时的他已经55岁,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真正跟设计发生了实质联系,因为1922年他受到包豪斯创始人兼校长格罗皮乌斯的邀请担任艺术基础课导师。
而这个期间康定斯基的作品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我们忽然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因为从俄国归来的康定斯基明显受到了马列维奇、罗德琴柯的几何抽象和构成主义的影响,并且很深刻。虽然从自由形式变成了以规则、僵硬的线条勾边的彩色形状,但康定斯基的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节奏感,保持抽象形式那种继续不断的冲突活动。
康定斯基在包豪斯的教学持续到1933年,因为包豪斯受到纳粹政府的迫害倒闭了,作为俄国人这种敏感身份,他也被迫开始逃亡。他在包豪斯期间授课风格很受学生欢迎,除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外,更关键的是善于将自身的干货传达给学员,这也说明为何马谢布鲁尔要以他的名称创作椅子,除了崇拜就是感恩。而且在包豪斯期间康定斯基也创作了最多自身的代表作,比方很著名的《黄、红、蓝》。
1926年时候康定斯基还将包豪斯期间的授课讲义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点线面》。属于现代主义设计及艺术方面的经典文献。
1933年离开包豪斯之后的康定斯基已经67岁,这个期间他逃亡到法国巴黎定居,最后这个时期康定斯基还热情饱满的继续进行艺术创作。晚年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比方1935年的这个《两点绿》,现在收藏于巴黎蓬皮社艺术中心,可谓生命不止,蜕变不息。
康定斯基最后活到78岁,1944年在法国塞纳河畔离世。
关于俄罗斯设计,我们聊了构成主义,至上主义艺术及现代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并同时为大家介绍了三位大咖,至上主义奠基人马列维奇、构成主义集大成者李西斯基跟现代抽象表现主义奠基人康定斯基的精彩故事,希望大家可以从内容里摄取到有助于设计的营养。